漫谈汉语声调标示法
1.0 引言
通常声调标记法有三种:1.以字母插入音节中表示声调,如国语罗马字拼音;2.元音戴帽法,如现行<汉拼>便是; 3.把字母放在音节末表示声调,例如本文所称的新式拼音。
国语罗马字调号相当复杂,且有矛盾,难以记忆,例如,阴平不标调号:花 hua、乌 u;却也有阳平不加调号的:民 min、人 ren。无怪乎该方案于1928公布后,都没有实际应用。至于元音加帽方式的最大缺点,是不能直接在标准键盘上打出字母。
因不少人对<汉拼>中作为隔音用的w、y感到不妥,认为它会使学生误解作声母。现在假定移转 w/y的功能,把它当作为声调符号,连同 v,置于音节之尾,即以v、w、y作为第二、三、四声,第一声不标。如此可使声调符号完全独立于声母、韵母之外,是为新式拼音。本文乃假定<汉拼>使用新式调符后,讨论它的优点,以及它对现行<汉拼>的影响。同时以2500个常用字作为实验的样本,呈现新式拼音的全貌。笔者把实验结果在此作一报告,供网友参考,并请批评指教。
2.0 现行<汉拼方案>是历史经验的综合
当年文改会指定叶籁士、陆志韦、周有光三人拟订的<汉语拼音方案>,在“纵的方面,参考了300多年来的几十种主要的方案;横的方面,参考了1950~1955年全国各地寄来的600多种草案,是历史经验的初步总结。一个方案内要同时实现各方面的要求,事实上是办不到的,更何况这些要求有些是互相冲突、彼此矛盾的。因此,只能权衡利弊轻重,通盘考虑。…面对90年代后对<方案>种种不同的修改意见,周有光先生不得不一再重申:拼音方案只能‘两利相权取其重,两弊相权取其轻’,方案是众多矛盾要求的最大公约数” (1)----笔者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。
在修改意见中,最被误解的一个,是以“音位”标音的问题。标音方法有两种,一种是音素标音;一种是音位标音。音素是从音质角度确定的,只要有细微差别就是不同的音素,用不同的符号表示,因而音素标音较准确。音位是从区别意义的角度确定的,只要意义没有差别,就是同一个音位,用同一个符号表示,以简省符号数量。<汉拼方案>是以音位来标音的,只能反应出音节的大致发音情况,标音不很准确。然而为何 <方案> 要用音位而不用音素来标音?主要理由可归纳为下面两点:
1.正如大家所了解:<汉拼方案>在制定之初,除了用于给汉字注音外,设计者还想把它作为日后拼音文字使用,元音符号不宜太多太杂,这是任何拼音文字都要遵从的原则。以<汉拼>来说,现行单元音符号只有 a,o,e,i,u,ü,er 7种,若以音素标音,则各元音的同位音素为:a=4,o=2,e=4,i=5,u=4,ü/2,er=2,合计元音声符须增至23种。要加入这么多不常见的拉丁字母符号,不论学习与应用,都会感到困难。
2.普通话固然要求发音准确,那只是程度的高低而已。同音位变体的音值相似,而且只在某些特定声母组合下,才有微差。而这微差只有熟悉音韵学的人,经过分析之后才得知。一般学生不会也不必去做这样的细密分析。他们只须照整个音节来学习、力求准确而已。例如,台湾目前的语文教学,仍用ㄅㄆㄇ的注音符号,其中韵母ㄚ、ㄛ、ㄜ、ㄞ、ㄟ、ㄠ、ㄡ…何尝有音素分析?学习效果一样良好。实际上,教师可利用视听教学方法,使学生在不断口头练习中,获得标准的发音。若改以众多音素符号来作音标,对于汉语拼音的学习与应用,未见得有助益。
我们要注意的一点是:
<汉语拼音>是以大众、而非音韵学者为出发点来设计的。
还有人对于韵母au/iau和ung/üng的拼写形式改为ao/iao和ong/iong并不谅解,认为前者拼音较准确,不该更改。其实这是设计者刻意制作的,主要目的使字形醒目,易于区别。采用[ao],不用[au]以免与an混同,以[iong]代[üng],以[ong]代[ung],都是增加字形的辨别度。这是基于“文字尚形”原则。西人看书识字的时候,和中国人一样,并不是先读出声音才认字的,而是凭视觉认字的。因此音节的拼写形式(字形)的清楚醒目;比音素的精确度更为重要。
3.0 新式标调法的优点
如上所述,笔者对于现行<汉拼方案>,大体上抱着正面的看法,认为它确是“众多矛盾要求的最大公约数”。只有二点觉得或许需要改进:
一是声调标示方法。它的声调标记有些复杂,6 个主元音 a、o、e、i、u、ü 各有4 声调,合计24个符号;尤其 [ü] 的四声标记,是在字母上戴着两顶帽子,给人很不清爽的感觉。其次,复元音ai、ei、ao、ou、an、ang等的声调标注位置,又有一些硬性规定,难以记忆。更令人感到不便的,是这些带声调符号的字母,无法直接在标准键盘上打出。
二是以w、y作为隔音符号,不仅浪费了字母资源,而且与元音相连时,使人误作声母。其实零声母的音节,是语文的正常现象,以 [yi] 代 [i],以 [wu] 代 [u],反而令学生感到困惑。
假定把零声母的音节,恢复为原来的面目,例如,wa作ua,ya作ia,把空出的 w、y 与闲置的 v三个字母移作标记声调之用。则有如下好处:
1. 把v、w、y三个字母,作为 阳平、上声、去声符号,置之于音节之尾,同样有隔音的功能。
(阴平不标)
2. 充分利用了27 个拉丁字母(含ü),分别代表<汉语拼音>的 元音音位、辅音音位、声调音位。使它们各有所属,各专其职。
3. 避免了复杂的元音带帽的标调方式。
4. 除 [ü] 外可用标准键盘打出所有音标。
就音位的标记言,目前多数人都主张,汉语的声调音位只有阴、阳、上、去四个,而非ā、á、ǎ、à、,ō、ó…24个。而古人似乎也偏向于独立标调,因此韵书也是按 平、上、去、入 为序来编辐的。
以上叙述声调时,没有提及轻声;我不把轻声当作声调,也不认为它是“音位”的理由,有四点:
1.纯粹轻声的字极少,一般轻声字都兼有其它声调。
2.轻声只是某个语境中该调的弱化;其调值、调型不固定,常随前一个音节而定。
3.轻声的物理性质是音强或音长,声调的物理性质是音高。
4.声调有辨义作用而轻声没有,因此不把 轻声 当作正式声调来看,是合理的。
4.0 探讨新式标调对于现行<汉拼>的影响
标调法的修改,对于<汉语拼音>,会有怎样的影响?在音节之末加了调符之后,音节长度势必加长。对汉语词汇的拼写面貌究竟会带来多大的冲击,这需要作些分析及统计。
1. 音节数目的改变
不含声调 |
共402音节 |
24 个 (w/y为首,改变的音节数) |
占比6 % |
含声调 |
共7000字 |
880字 (w/y为首,改变的字数) |
占比13 % |
2. 音节长度的改变
w/y为首的字 |
880字(改变的字数) |
223字 (音节 净加长) |
占比25 % |
通用字(全) |
共7000字 |
4900字 (估 音节加长) |
占比70 % |
至于音节长度的改变,就w/y为首的音节(字)言,有的减小,如 wu > u,yi >i;大部分是加长
的。“净加长”的音节共223字(详下二表),占w/y为首的字数880的 25%。
就整个通用字7000言,估计不标调的阴平字,占24%,音节长度不变。其它三调的通用字,都可能增加1个标调字母的音节长度。详细统计如下文两表所示:
1. [w]为首的音节及相关的通用字统计
音节(现) |
音节(新) |
通用字字数 |
阴平字数 |
音长变更字数 |
wa |
ua |
挖…12 |
5 |
+7
(12-5) |
wai |
uai |
歪…3 |
1 |
+2 |
wan |
uan |
弯…29 |
6 |
+23 |
wang |
uang |
汪…16 |
1 |
+15 |
wei |
uei |
危…64 |
14 |
+50 |
wen |
uen |
温…19 |
5 |
+14 |
weng |
ueng |
翁…8 |
4 |
+4 |
wo |
uo |
涡…17 |
7 |
+10 |
wu |
u |
污…61 |
10 |
-51 |
合计 |
音节9 |
229 |
53 |
74 |
2. [y]为首的音节及相关的通用字统计
音节(现) |
音节(新) |
通用字字数 |
阴平字数 |
音长变更字数 |
ya |
ia |
呀…30 |
7 |
+23 |
yan |
ian |
咽…68 |
15 |
+53 |
yang |
iang |
央…31 |
6 |
+25 |
|
iao |
夭…38 |
8 |
+30 |
ye |
ie |
耶…28 |
5 |
+23 |
yi |
i |
翁…119 |
16 |
-16 |
yin |
in |
因…40 |
13 |
-13 |
ying |
ing |
英…26 |
14 |
-14 |
yo |
io |
唷…2 |
2 |
0 |
yong |
iong |
佣…29 |
14 |
+15 |
you |
iou |
优…46 |
7 |
+39 |
yu |
ü |
迂…104 |
4 |
-4 |
yuan |
üan |
冤…38 |
7 |
-7 |
yue |
üe |
曰…20 |
2 |
-2 |
yun |
ün |
氲…32 |
3 |
-3 |
合计 |
音节15 |
651 |
123 |
149 |
要之,就通用字 不含声调 的402音节言,w、y 改为u、y、ü 后,更换的音节数目,只有24个,占比6%。就整个通用字 音节的长度言。因调号加于音节之尾,使音长增加的字数,估约4900
占比70%。
5.0 更改标调法的实验及结果报告
1. 现行拼音如何转为新式拼音?
现以常用字 2500为实验样本,来说明标调法如何更改。现行<汉拼>自动转换为新式拼音,乃使用同一个程序,预先设定转换声调的标准A,及置换 w/y的标准B,分为两步进行:
1).第一步,以标准 A自动转换2500字的声调,例如 ǎi > aiw,wá > wav …。
2).第二步,以标准B自动置换 w、y、yu 相关的274个音节为 i、u、ü的音节。
转换程序如次 ---
http://www.exponode.com/misc/ch_phonics_transfer02.php
全部2500字的新、旧拼音对照,详见罔页 ----http://chinese.exponode.com/10_8.htm
下表摘录此网页的概要。
序号 |
简体 |
现行拼音 |
新拼音 |
1 |
阿 |
ā |
a |
3 |
哀 |
āi |
ai |
7 |
爱 |
ài |
aiy |
10 |
岸 |
àn |
any |
213 |
臣 |
chén |
chenv |
377 |
典 |
diǎn |
dianw |
1866 |
挖 |
wā |
ua |
1868 |
娃 |
wá |
uav |
1870 |
袜 |
wà |
uay |
1871 |
歪 |
wāi |
uai |
1872 |
外 |
wài |
uaiy |
1925 |
乌 |
wū |
u |
2094 |
鸭 |
yā |
ia |
2095 |
牙 |
yá |
iav |
2099 |
亚 |
yà |
iay |
2101 |
咽 |
yān |
ian |
2162 |
仪 |
yí |
iv |
2168 |
乙 |
yǐ |
iw |
2260 |
愈 |
yù |
üy |
2262 |
冤 |
yuān |
üan |
2263 |
元 |
yuán |
üanv |
2272 |
怨 |
yuàn |
üany |
2275 |
月 |
yuè |
üey |
2280 |
晕 |
yūn |
ün |
2. 调符(v,w,y)独立的好处多
在组词时,可随心所欲的变更调符的外形,使音节分隔更加醒目。并且只须用简单的“取代”
操作就可,不必另写程序。你也可以轻易的消掉调符,使它成为不含声调的汉拼(4栏)
1 |
2 |
3 |
4 |
舍己为人 |
shě jǐ wéi rén |
shewjiw-ueivrenv |
she ji uei ren |
视死如归 |
shì sǐ rú guī |
shiysiw-ruvgui |
shi si ru gui |
守株待兔 |
shǒu zhū dài tù |
shouwzhu’daiytuy |
shou zhu dai tu |
岁暮天寒 |
suì mù tiān hán |
suiymuy-tian’hanv |
sui mu tian han |
3. 新拼音矩阵图
新式拼音矩阵图:x-轴以唇音b p m f,舌尖音d t n v,舌根音g k h,舌面音j q x,舌尖后音zh ch sh r,舌尖前音z c s,以及齐齿呼 [ i ]、合口呼 [u]、撮口呼 [ü] 为序。y-轴 则以元音 a、o、e…为序,将通用字的402音节,以图面显现出来。
|
b |
p |
m |
f |
d |
t |
n |
l |
g |
k |
h |
j |
q |
x |
zh |
ch |
sh |
r |
z |
c |
s |
i |
u |
ü |
|
a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* |
* |
|
a |
o |
* |
* |
* 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* |
* |
|
o |
e |
|
|
* |
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* |
|
* |
e |
i 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* |
|
|
i |
u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|
* |
|
u |
ü |
|
|
|
|
|
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|
|
|
|
|
|
|
|
* |
ü |
ai 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|
* |
|
ai |
ei |
* |
* 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|
* |
|
|
|
* |
|
* |
|
* |
|
|
|
* |
|
ei |
ao 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* |
|
|
ao |
ou |
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* |
|
|
ou |
an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an |
en |
* |
* |
* |
* |
|
|
* |
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en |
ang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* |
* |
|
ang |
eng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* |
* |
|
eng |
er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er |
ia |
|
|
|
|
* |
|
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ia |
ie 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ie |
iao |
* |
* |
* |
|
* |
* |
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iao |
ian 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ian |
iang |
|
|
|
|
|
|
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iang |
in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in |
ing 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ing |
iu |
|
|
* |
|
* |
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iu |
ua |
|
|
|
|
|
|
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|
* |
|
|
|
|
|
|
|
ua |
uo |
|
|
|
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|
|
|
uo |
uai |
|
|
|
|
|
|
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|
|
|
|
|
|
uai |
ui |
|
|
|
|
* |
* |
|
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|
|
|
ui |
uan |
|
|
|
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|
|
* |
* |
* |
|
|
|
uan |
un |
|
|
|
|
* |
* |
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* |
* |
* |
|
|
|
un |
ung ong |
|
|
|
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|
|
* |
* |
* |
* |
|
|
ung ong |
uang |
|
|
|
|
|
|
|
|
* 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|
|
|
|
|
|
uang |
üe |
|
|
|
|
|
|
* |
* |
|
|
|
* |
* 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üe |
üan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* |
* 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üan |
ün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* |
* 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ün |
üng iong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* |
* |
* |
|
|
|
|
|
|
|
|
|
|
üng iong |
|
b |
p |
m |
f |
d |
t |
n |
l |
g |
k |
h |
j |
q |
x |
zh |
ch |
sh |
r |
z |
c |
s |
i |
u |
ü |
|
在矩阵图中,我把传统的四呼,尤其含 [ü] 的撮合呼,分列并重,各有所居。在这矩阵图中亦可看出:同一发音部位,如 g k h、j q x …大都有相同的拼合元音。因此,我相信以 b p m f …为序来教学,等于以相近的发音部位,练习相似的音节拼音,其学习成果当有迭加的功效。
6.0 结语
1. 就7000通用字而言,不含声调共有402音节,新式标调法影响的音节数目24个,占比6%。而音节长度须增加的,估计约4900字,占比70%。因此将 字母 w,y移作调符,虽有不少方便之处,但音节增长是它的缺点。--- 世事多如此,有得必有失。
2 当年在<汉语拼音>研制时,曾有拉丁化与民族化之争,幸好最终采用了拉丁字母的形式。从今日全球化的趋势来看,当年的决策确实具有前瞻性的眼光。因为“民族形式有一个致命的弱点,它不能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,也不便于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应用”。(1)
3. <汉语拼音>创立迄今己超过一甲子,它在语文教学、推广普通话、邮电通讯、语文信息处理、中外文化交流……多方面的贡献,无人可否认。有些人对它虽有“意见”,大都是枝节问题;甚至有的出于误解,如前文所述。却也有“求全求便”的呼声。笔者在此提出的 解除w/y的隔音功能,转作声调标记的构想,未知是否妥适,尚请方家给予指教。
参考 1. 王理嘉:汉语拼音60年的见证与前瞻(2014.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