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用形声字”声韵转换”的分析
主旨
汉字 形、音、义的关联,可当作一个”系统工程”来探讨。系统工程主要考量各组成单元间的相互
影响关系;从整个系统的角度,作全面性的观察。并讲求系统分析的适当方法,一般需用统计的方式,作计量研究。
本文乃以6400个形声字为样本,寻求”字音” 与所属的”声旁读音”间的关连,并归纳出二者之间
”声韵转换” 可能的概略趋向。
目录
1.0 形声、会意的判别 2.0 声符的判定及变例 3.0 统计分析前的假定
4.0 含介音的韵转分析 5.0 阴声字韵转(含介音) 6.0 阳声字韵转(含介音)
7.0 繁体字韵转(不含介音)
8.0繁体字声转 9.0简化字声韵转换 10.0 结语
1.0 形声、会意的判别
就已创制的汉字而言,三书(象形、会意、形声)就可解释所有汉字。而字形递变至今,纯粹的象形
可以说很少,因此笔者认为汉字大约可分为形声与会意二大类。辨认形声与会意之别,是形声研究
的第一步,但如何正确判别形声与会意呢?
1. 一般说来,声旁大都在字的右边,即所谓”左形右声”,但也有例外,例如[魁](kui2),羹斗也,从斗,鬼(gui3)声 (说文)。[锦](jin3),襄邑织文,从帛,金(jin)声 (说文)。 魁、锦却是”右形左声”。因此单靠声旁位置去判别不一定准确。
2. 有的会意字在字形布局中与形声字类似,须细加观察才可辨认,例如:
[荣Ying2]声系(蓥荥萤营萦荧茔莹荣…),形构相似的 [劳/劳](lao2)是会意:火烧冂,用力者劳
(说文)。
[里Li3]声系(哩狸狸俚娌锂浬理里鲤…),形构类似的[埋](mai2)是会意:甲骨文[埋]象把牛埋在土坎中。(汉字形义分析字典)。而[埋]的音读也与[里]声系有别。
[申Shen]声系(抻伸呻绅砷神胂…),但[坤](kun)是会意:土位在申,地也,易之卦也(说文)。
[垂Chui2]声系(陲捶棰锤棰缍睡…),而[唾](tuo4)虽也可算是形声字,但其声韵与[垂]声系不同,故以会意解释较易明白,其意是口水吐出而下垂。
3. 同一偏旁,在汉字组成中,有的代表声符,有的代表形符,例如:
在形声字中,[巴]多作为声符,如笆粑芭吧疤鲃把钯靶爸杷爬耙琶…。但会意字"肥、色、邑”,
[巴]却代表"人"的意义,例如:色,篆文表上下二人亲近状。肥,篆文右半 "巴”表人多肉。
邑,甲骨文从囗,表区域,下方"巴”表人,整字"邑"表人聚居之处。
形声与会意的辨别,详请参见笔者网页:
http://chinese.exponode.com/r2_5.htm
2.0 声符的判定及变例
不少声符不按常规,所见的偏旁,未必就是声旁,也未必是读音,此谓之声符”变例”,可分为下列诸项来说明:
1. 省声---为保持汉字的方形结构,古人造字时,常只取声旁的部件为声符。例如:
毫、高省声; 呕、欧省声; 炊、吹省声; 饴、怡省声; 破、波省声; 砝、法省声; 赌、都省声; 谆、淳省声; 雷、畾省声; 畿、几省声; 络、洛省声; 宋、松省声 等。
有的省声字很难一眼看出,例如薅(hao1),拔去田草,从蓐,”好”省声(说文)。本字是形声兼会意,本义是手(寸)拿着大蚌壳(辰)刈草,与”耨”义相似。
2. 省形---更多的情形是成字后的汉字又作为声符,与其它意符组成新字。原始的声符为”主声符”。例如:篷,逢声,而逢,夆声,夆是篷的主声符;夆比逢省笔,故谓之”省形”。选定的原则是: 可不拘声调,但须与原声符韵同声同。省形适用于下列情况:1).以常用声旁取代罕用声旁,例:敷,旉声,而旉罕见,取声同韵同的”甫”为声旁。又如:滹,取”乎”舍虖;狴,取”比”舍坒。而乎/虖、比/坒 声韵相同。 2).取代通用字中唯一的声旁,例如在6400字的样本中,”茌”的声旁”仕”只有一个,就可以声韵相同的”士”取代,以减少声符的数量。
3. 双音读---少数声旁有二读的,则各有所属的形声字。 例如[句]有 Gou 、Ju4 二音:
句(Ju): 拘(ju)、驹(ju)、局(ju2)、劬(qu2)
句(gou):雊(gou4)、狗(gou3)、佝(kou4)、够(gou4)、枸(gou3)、苟(gou3)
又如 啬虽音 Se4,而它所构成的字大都读 Qiang: 墙(qiang2)蔷(qiang2)樯(qiang2);故啬作为声符时,宜读作 Qiang2。亏读为 kui,乃”亏”的声旁; 但作为声符时,应读作 Wu: 圬(wu) 污(wu) 雩(yu2)。
4. 多意符 ---有些形声字有多重的意符构造,即一个单字有二个以上的意符。例如:
岸,干声; 山、厂 均为意符。渠,巨声; 氵、木均为意符。其它有多意符的字,如:棻,分声;寝,𠬶声;陛,比声;屐,支声;牖,甫声 等。
多意符的匹配,常具有特殊字义,如”宀丬”表屋内有床可睡,故寝、寤、寐的声符为𠬶、吾、未。”尸彳”表鞋类,故屐、履、屦的声符为支、复、娄。
又如:归(归),女嫁也,从止,从妇省,𠂤声(说文),归也是”多意符”的字,”帚”表女子,”止”表归宿,𠂤是声旁,这些字大多是形声兼会意。
5. 变形---- 有极少数字,它的声符有变形,使辨认发生困难。例如:
风/凤,凡声; 存/在,才声; 留/贸,卯声。 又如: 黎,利声; 唐,庚声; 疑,矣声; 款,奈声; 辨认固有困难;而青,生声; 犀,尾声; 蚩,之声(ㄓ是之的古字); 更,丙声; 那,冉声; 原,泉声; 更须加以解说的了。
以上所述的声符变例,主要在说明形声字并非全是”一形一音”的结构,就样本6400字而言,约有400多字(占6%)是变例。
另一方面,在繁复的字形结构中寻找声符,固须参考字书,但也不可全部采纳。例如,伤,创也,从人,𥏻 省声(说文);而,𥏻 同 𥏫 。辗转说明,不过表出”伤”的主声符为[昜];伤、昜同属 [ang]
韵,直接以 [昜] 作为 伤 的声旁,简单明白。
3.0 分析前的一些假定
辨认了形声字,并把”声旁”作了一番取舍整理之后,就可进行”声韵转换”的统计及分析了。但为使分析的结果简明易解,须作如下假定。
1. 现代语音的完整结构可用如下符号来表示:C M V T
其中C(consonant)为辅音,代表声母;M(medial)表i,u,v(yu)介音,V(vowel)为元音,代表韵母;T(tone)表声调。有的语音没有C (零声母),有的没有介音(开口韵),汉语却不能没有声调。但带调的现代语音共有1200多音节,项目太多,难以作有效的分析,因此统计声韵转换时,须把声调省略。
2.汉拼主要韵母有:a,o,e, ai,ei, ao,ou, i,u,v(yu), an,en, ang,eng,
ong, er 16种,但[er]韵字数很少,古属于支韵,可并于[i]。韵转分析可包括介音,亦可把介音并于主韵来作。前者较为全面,而后者较为精简。
4.0 含介音的韵转分析
所谓韵转即是把汉字的读音,与其声旁的读音对照比较,依序统计如下34个韵: a,ia,ua, o,uo, e,ie,ve, ai,uai, ei,ui,
ao,iao, ou,iu, i, u, v, an,ian,uan,van, en,in,un,vn, ang,iang,uang,vang,
eng,ing, ong,iong,记下各韵转换本韵及他韵的字数,并列之于坐标上。例如:[o] 转韵情况如下表:
字音 |
声旁 |
字数 |
o |
O |
61 |
o |
U |
9 |
o |
A |
7 |
o |
I |
4 |
o |
Ei |
2 |
o |
En |
1 |
o |
Uo |
1 |
o |
V |
1 |
o |
Ve |
1 |
选用字数频次在4以上的: o/O-61、o/U-9、o/A-7、o/I-4,记在下表第4行上。其它33韵亦比照办理,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观察上表可得初步结论如次:
1. 图内显示一条45度斜线的红色数字,乃 ”同韵相转” 的字数,亦即汉字与声旁韵同的字数。例如[o]韵的字共有87个,声旁[o]韵有61个;[ou]韵的字共有192个,声旁[ou]韵有121个…。同韵相转的字数,可在xy-坐标各韵的对应点上找到,此等字数(红色)刚好排成一条45度斜线。
2. 汉字音韵可分为阴声及阳声二类,所谓阳声韵即韵尾带[n]或[ng]的,其它均属于阴声。请观察上面坐标图,阴声韵的转换都位于左上角,阳声韵的转换都位于右下角,阴阳界限分明,少有例外。
这也可从中古”韵尾”的演变中得到说明:<广韵>的入声字(韵尾-p,-t,-k),已在北方话中全部消失;而含[-m]的阳声字则转入现代阳声[-n],这表示汉字音韵的演化,阴声、阳声似乎是各自分道而行的。虽有例外,但字数不多。
3. 上述各韵的”同韵相转”字数与其本韵字数之比,谓之”自转率”,例如[a]韵:自转字数133,本韵字数192,自转率为 133/192=69%,各韵的自转率如上图曲线所示。就6400的通用字言,自转率以[uai]52%为最低,表示该韵转至他韵(旁转)的较多;[ong]的自转率89%为最高,表示该韵比较稳定,不易旁转。综合各韵的平均自转率为77%。
5.0 阴声字韵转(含介音)
|
a |
ia |
ua |
o |
uo |
e |
ie |
ve |
ai |
uai |
ei |
ui |
ao |
iao |
ou |
iu |
i |
u |
v |
|
a |
133 |
4 |
|
|
|
11 |
8 |
|
9 |
|
5 |
|
|
|
|
|
6 |
|
|
a |
ia |
|
65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ia |
ua |
|
|
33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ua |
o |
7 |
|
|
61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4 |
9 |
|
o |
uo |
10 |
|
|
|
126 |
5 |
|
|
4 |
|
6 |
8 |
|
|
|
|
9 |
21 |
|
uo |
e |
7 |
|
|
|
10 |
133 |
4 |
|
8 |
|
|
|
|
|
|
|
19 |
9 |
|
e |
ie |
4 |
4 |
|
|
|
7 |
85 |
|
|
|
|
|
|
|
|
|
37 |
|
4 |
ie |
ve |
|
|
|
|
|
|
|
38 |
|
|
|
4 |
|
|
|
|
|
|
7 |
ve |
ai |
8 |
|
|
|
|
|
|
|
105 |
|
8 |
|
|
|
|
|
37 |
|
|
ai |
uai |
|
|
|
|
|
|
|
|
|
14 |
|
6 |
|
|
|
|
|
|
|
uai |
ei |
|
|
|
|
|
4 |
|
|
|
|
81 |
7 |
|
|
|
|
9 |
7 |
|
ei |
ui |
|
|
|
|
|
|
|
|
|
|
8 |
165 |
|
|
|
7 |
|
13 |
|
ui |
ao |
|
|
|
|
5 |
|
|
|
|
|
|
|
193 |
24 |
7 |
6 |
|
9 |
|
ao |
iao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35 |
147 |
8 |
14 |
|
5 |
|
iao |
ou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121 |
16 |
|
15 |
9 |
ou |
iu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9 |
118 |
|
|
|
iu |
i |
5 |
|
|
|
|
13 |
16 |
|
|
|
8 |
16 |
|
|
|
|
749 |
14 |
|
i |
u |
5 |
|
7 |
5 |
9 |
5 |
|
|
|
|
6 |
|
6 |
|
4 |
9 |
5 |
445 |
25 |
u |
v |
|
|
|
|
|
|
|
6 |
|
|
|
|
|
|
6 |
|
|
27 |
169 |
v |
|
a |
ia |
ua |
o |
uo |
e |
ie |
ve |
ai |
uai |
ei |
ui |
ao |
iao |
ou |
iu |
i |
u |
v |
|
上图是截取5.0节总图的左上角,代表阴声字的韵转图。
异韵互转(旁转),相当复杂,难以归纳出一个简明的准则;只可从数据分析中得出一些韵转的倾向。
兹以着色的区块,表示频次较多的”异韵互转”的情况:
1. 金黄色区--- a(-ia)-o(-uo)-e(-ie) ---显示[a]、[o]、[e] 之间有较多的韵转
2. 浅蓝色区---i-ai(-uai)-ei(-ui) --- 显示 [i]、[ai]、[ei] 之间的韵转,有共同的韵尾[i]
3. 黄色区 ----u-ao(-iao)-ou(-iu) ---显示 [u]、[ao]、[ou] 之间韵转,有共同的韵尾[u]
4. 蓝色区 ----i-u-v(yu) ----------- 显示 [i]、[u]、[v]之间的韵转
5. 红色区 ----i-u-o(-uo)-e(-ie)--- 显示 [i]、[u] 与 [o]、[e]之间的旁转
6. 绿色区 ----a-ai-ei-i、uo-ei(-ui)、ui-iu-u、v-ve-ou … 零星的韵转,并无一定的规则。
6.0 阳声字韵转(含介音)
下图是截取5.0节总图的右下角,代表阳声字的韵转图。
|
an |
ian |
uan |
van |
en |
in |
un |
vn |
ang |
iang |
uang |
eng |
ing |
ong |
iong |
|
an |
296 |
32 |
|
|
7 |
9 |
|
|
|
|
|
|
|
|
|
an |
ian |
26 |
239 |
4 |
6 |
9 |
15 |
|
|
|
|
|
|
4 |
|
|
ian |
uan |
|
7 |
100 |
15 |
|
|
|
7 |
|
|
|
|
|
|
|
uan |
van |
|
|
8 |
76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van |
en |
|
7 |
|
|
109 |
12 |
|
|
|
|
|
|
|
|
|
en |
in |
|
|
|
|
7 |
128 |
|
|
|
|
|
|
8 |
|
|
in |
un |
|
|
4 |
|
6 |
|
88 |
9 |
|
|
|
|
|
|
|
un |
vn |
|
|
|
7 |
|
|
6 |
58 |
|
|
|
|
|
|
|
vn |
ang |
|
|
|
|
|
|
|
|
161 |
34 |
6 |
7 |
4 |
7 |
|
ang |
iang |
|
|
|
|
|
|
|
|
8 |
93 |
|
|
|
6 |
|
iang |
uang |
|
|
|
|
|
|
|
|
|
4 |
65 |
|
|
4 |
|
uang |
eng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147 |
19 |
7 |
|
eng |
ing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11 |
200 |
|
|
ing |
ong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157 |
5 |
ong |
iong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6 |
33 |
iong |
|
an |
ian |
uan |
van |
en |
in |
un |
vn |
ang |
iang |
uang |
eng |
ing |
ong |
iong |
|
阳声韵的韵转较为简单---
1. 紫色区:an(-ian,-uan,-van)、en(-in,-un,-vn) 之间的互转,韵尾含[n]
2. 黄色区:ang(-iang,uang)、eng(-ing)、ong(-iong) 之间的互转,韵尾含[ng]
3. 红色区:韵尾不同的 [in]与[ing]、[ian]与[ing] 之间的旁转
7.0 通用繁体字韵转(不含介音)
|
A |
O |
E |
Ai |
Ei |
Ao |
Ou |
I |
U |
V |
An |
En |
Ang |
Eng |
Ong |
|
a |
237 |
5 |
25 |
12 |
9 |
|
|
10 |
5 |
|
11 |
|
|
|
|
|
o |
20 |
189 |
8 |
6 |
16 |
|
|
13 |
30 |
|
|
|
|
|
|
|
e |
23 |
12 |
274 |
11 |
7 |
|
|
58 |
12 |
11 |
5 |
|
|
|
|
|
ai |
8 |
|
|
119 |
16 |
|
|
41 |
|
|
|
|
|
|
|
|
ei |
|
6 |
6 |
|
261 |
|
9 |
11 |
20 |
|
5 |
|
|
|
|
|
ao |
|
6 |
|
|
|
399 |
35 |
|
14 |
|
|
|
|
|
|
|
ou |
|
|
|
|
|
9 |
264 |
|
18 |
9 |
|
|
|
|
|
|
i |
5 |
|
33 |
7 |
26 |
|
|
749 |
16 |
|
8 |
5 |
|
|
|
|
u |
12 |
14 |
6 |
|
6 |
7 |
13 |
6 |
445 |
25 |
|
|
|
|
|
|
v |
|
|
7 |
|
|
|
8 |
|
27 |
169 |
|
|
|
|
|
|
an |
5 |
|
|
|
|
|
|
6 |
|
|
815 |
56 |
|
6 |
|
|
en |
|
|
|
|
|
|
|
7 |
|
|
32 |
428 |
|
9 |
|
|
ang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374 |
13 |
19 |
|
eng |
|
|
|
|
|
|
|
|
|
|
5 |
13 |
13 |
377 |
5 |
|
ong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201 |
|
|
A |
O |
E |
Ai |
Ei |
Ao |
Ou |
I |
U |
V |
An |
En |
Ang |
Eng |
Ong |
|
韵同 |
237 |
189 |
274 |
119 |
261 |
399 |
264 |
749 |
445 |
169 |
815 |
428 |
374 |
377 |
201 |
5301 |
字数 |
321 |
294 |
421 |
197 |
328 |
467 |
307 |
864 |
535 |
219 |
910 |
482 |
414 |
421 |
220 |
6400 |
韵同% |
74 |
64 |
65 |
60 |
80 |
85 |
86 |
87 |
83 |
77 |
90 |
89 |
90 |
90 |
91 |
83% |
把所有介音并于主韵,共得A, O, E, Ai, Ei, Ao, Ou, I, U, V, An, En, Ang, Eng, Ong 15韵,其韵转情况,如上图所示。
该图虽显示阴声、阳声的界限分明,但有少数字阴阳声之间亦有韵转(详下5.)。
1. 阴声黄色区:a,o,e、ai,ei、i,u,v 韵转
2. 阴声绿色区:ao,ou、i,u,v 韵转
3. 阳声蓝色区:eng、an,en 韵转
4. 阳声浅蓝区:ong、ang,eng 韵转
5. 阴阳越界韵转(未着色的字):a-an、e-an、ei-an、i-an/en 韵转
8.0 声母的声转(繁体)
依现代汉语拼音的21个声母 b,p,m,f、d,t,n,l、g,k,h、j,q,x、zh,ch,sh,r、z,c,s 次序,外加”零声母”的 y,w,v及Aeo,(前者代表韵头i,u,v后者代表韵头a,o,e),统计字音声母与偏旁声母的”声转”字数,记下各个声母转换字数,并列之于坐标上。例如:[b] 转声情况如下表:
字音 |
声旁 |
字数 |
b |
B |
209 |
b |
P |
36 |
b |
F |
35 |
b |
L |
3 |
b |
Sh |
2 |
b |
H |
1 |
b |
T |
1 |
b |
Y |
1 |
选用字数频次在5以上的:b/B-209、b/P-36、b/F-35,记在下表第1行上。其它声母亦比照办理,统
计结果如下图所示。
1. 观察上表可得声母互转的初步结论如次:
a.”同声”转换的字数以红色数字表示,可在xy-坐标各声母的对应点上找到,此等字数刚好排成一条45度斜线。
b. 发音部位相同的,如:B,P,F (双唇)、D,T (舌尖中)、G,K,H (舌根)、J,Q,X (舌面前)、Zh,Ch,Sh (舌尖后)、Z,C,S(舌尖前)互转频繁,如图上浅蓝所示。
c. 图中蓝色显示 D,T 与 Zh,Ch,Sh有互转关系。
d. J,Q,X原是Z,C,S与G,K,H于17世纪时 ”颚化” 而成的声母。因此J,Q与Z,C之间(金黄色),J,Q,X与G,K,H之间(绿色),有互转关系。
e. 粗略言之,Zh, Ch, Sh 原是 J, Q, X卷舌化而来,因此 二者之间有互转关系(黄色)
f. 图中红色表示Z,C,S与Zh,Ch,Sh之间的互转。
g. 其它有互转关系的声母:M-W(深绿)、N-R(深蓝)、W-V(紫色)、H-M、H-W、L-J、N-X…。
h. 零声母[Y]十分活泼,与多种声母都有互转的关系(灰色)。
2. 上图下方表示”同声相转”的字数与该声母字数,二者之比即 ”同声” 自转率,以[Ch]-38%为最少,表示有62%的[Ch]声转为他声;自转率以[L]的89% 为最多,表示此声母较为稳定。各声母的平均自转率为 64%。
9.0 简化字的声韵转换
我也用同一样本做了简化字的声韵统计。但处理方法上有些差异:
1. 样本字数从6400减为6319
a. 在6400字的样本中由于 ”一简对多繁” 的原因,简字重复的有6个,应予省略:
複復/复、乾幹/干、個箇/个、閤郃/合、昇陞/升、颱臺/台
b. 繁体形声字对应了简体会意字,而且成了繁体的声符(42 ):
錶表、珪圭、閤合、迴回、睏困、麵面、鞦秋、昇升、鹹咸、倖幸、雲云、嚮向、闢辟、併并、
採采、伕夫、傢家、鉅巨、崑昆、裡里、蓆席、係系、兇凶、薰熏、佔占、週周、硃朱、親亲、
類类、錄录、離离、慄栗、滷卤、術术、隸隶、復复、啟启、殺杀、鬚须、虧亏、誌志、禦御
c. 其它繁体形声字简化后成了会意字(33):
乾干、穀谷、傑杰、簾帘、巖岩、齣出、韆千、麴曲、摺折、齧啮、莊庄、隊队、個个、國国、
淚泪、陽阳、窯窑、陰阴、糴籴、夢梦、啣衔、雜杂、蠶蚕、偺咱、糶粜、彆别、嶽岳、蔔卜、
迺乃、體体、醜丑 臺台、網网
以上合计81字,故简体样本字数:6400-81=6319
2 符号字的处理
有部分简化字是符号,既不能用会意解释,也不能直接看作形声字,只可比照繁体的声旁加以统计。我是主张简、繁”统合”的,这样做可使”符号字”与字理有所关连,有利于汉字教学。例如:
赵/趙-肖:肖既作繁体
”趙”的声符,也把它当作简体 ”赵”的声符来处理。其它例子 ---
办/辦-辡、币/幣 -敝、标/標 -票、层/層 -曾、厂/廠 -敞、称/稱 -爯、触/觸 -蜀、当/當 -尚、导/導-道
邓/鄧-登、敌/敵-啇、动/動-重、风/風-凡、浊/濁-蜀、顾/顧 -雇、观/觀-雚、归/歸-𠂤、过/過-呙
关/關-𢇇、汉/漢-、怀/懷-褱、郑/鄭-奠、欢/歡-雚、环/環-睘、还/還-睘、获/獲-蒦、击/擊-𣪠
鸡/雞-奚、际/際-祭、拣/揀-柬、仅/僅-堇、旧/舊-臼、兰/蘭-阑、礼/禮-豊、联/聯-𢇇、临/臨-品
陆/陸-坴、脉/脈-𠂢、么/麼-麻、难/難-、疟/瘧-虐、权/權-雚、声/聲-殸、圣/聖-呈、虱/蝨-卂
树/樹-尌、苏/蘇-稣、虽/雖-隹、坛/壇-亶、坛/壇-覃、叹/歎-、卫/衛-韦、戏/戲-䖒、协/協-劦
写/寫-舄、厌/厭-猒、爷/爺-耶…。
3.声旁数目简、繁体不同
繁体声符1299个,简体声符1288个。二者共享的声符1073,详参见文末附件。
4. 简体的声韵转换
简体声韵转换的统计,只有字数不同,其初步结论与繁体大同小异,兹不赘。
10.0 通用字形声功能的估算
所谓 ”形声功能” 即声旁的读音与字音的符合度,以百分比计之。评估可以从严,亦可从宽。估算方式有二种:其一为概算,利用上述已知的 ”声韵自转率” 估计,例如,繁体”韵母”平均的 ”同韵自转率” 为83% (7.0节),而”声母”平均的 ”同声自转率” 为64% (8.0节),则由声韵组合的形声字,其平均自转率可假定为 二者 ”自转率” 之积,乘以1个”实验系数”,亦即 (0.83 x 0.64x1.08) =57%。
其二是精算,须逐字就字音与声旁读音加以累计,虽费时但较准确。
从严到宽,形声功能的估算如下:
形声功能估算 |
範 圍 |
概 估 |
精 算 |
计声调, 计介音 |
C,M,V,T |
未作”含声调”统计 |
41% (2625/6400) |
不拘声调, 计介音 |
C,M,(VT) |
53% (0.77x0.64x1.08) |
54% (3456/6400) |
不计声调及介音 |
C,(VMT) |
57% (0.83x0.64x1.08) |
59% (3753/6400) |
这超半的形声功能,似乎比一般想象的要高些。但获得这项统计的结果是有一些先决条件的:
1).它不论声调,2).声旁经过严格汰选。
个人认为应从宽评估汉字的形声功能。首先,”声旁”毕竟不是注音符号,不宜苛求所有声旁都能正确表音。其次,声变、韵转应允许它有少许偏差 (allowance),例如:
促(cu4)/足(zu4)、捕(bu3)/甫(fu3)、洞(dong4)/同(tong2)、该(gai1)/亥(hai4)、航(hang2)/亢(kang4)
寄(ji4)/奇(qi2)、枯(ku1)/古(gu3)、胖(pan4)/半(ban4)、室(shi4)/至(zhi4)、弹(tan2)/单(dan1)…,
这些只是在发音部位相同的 B,P,F、D,T、G,K,H、J,Q,X、Z,C,S、Zh,Ch,Sh声母之间转换,而韵母完全不变,应该是被容许的。
在样本6400字中共有783字符合这个条件。把此项容许的 ”声变偏差” 加入,形声符合度就可提升至 --- (3753+783)/6400=71%
可知从宽估计,现行通用字的形声功能还算不错。
11.0 结语
1. 本文只就现行通用字的音韵资料,加以统计分析,并未与汉语音韵的发展史作历时的比较及探讨。因此本篇只是类似”科普”式的文章,主要供一般读者参考,并期待专家学者给予批评指教。
2. 现代汉语字音与”声符”的声韵转换并无确定的准则,只有一些范围可以寻求,例如:
1). 阴声字与阳声字(带n,ng韵尾)的声韵很少彼此转换。
2). 发音部位相同或相近的声母,例如 B,P,F、D,T、G,K,H、J,Q,X、Zh,Ch,sh、Z,C,S之间,有较大的”声转”率
3). 字音与声旁的韵尾相同的,如 [-i]、[-u]、[-n]、[ng] ,其”韵转”率较高。
虽然这些规则不是全面可用的,但也有参考价值。例如,”觱”,音bi4,觱篥,古代喇叭;从表面看来,咸(xian2)是声符,但咸是阳声(-an),而bi4是阴声,存疑。经查<说文>得知该字声符是 ”一正一倒” 的[或]组成的。笔者认为[咸]是[或]的讹变,[或]音huo4 / yu4,与字音bi4同属阴声,才是觱的声符。
3. 汉字形声系统定量研究的目的,乃是从统计分析中,归纳出一些 ”声韵转换” 的轨迹,藉以指明优化或选用规范字的可能方向。具体说来有如下例子:
1)..
如上节所估算,形声字”符合率”超半,为何大家没有这样的感觉?主要原因是本文头2节所述的,真正的声旁难以辨认,在这方面须加改进。一方面在字形上精简,使声旁容易认识。举例来说,“陛” 有2个意符 “阝土” (表台阶),1个声符”比”,应保留现状;而”狴”,只有1个意符 犭,声旁”坒”似可简作”比”。
另一方面,依据小篆解说的变形声符(2.5节):迄今已面目全非,且声韵不合,例如:那/冉声;现在应就现行楷书字形处理:即直接把 ”那” 的左旁当作声符,并读作na。
2).. 简体符号字(9.2节):如果对应的繁体字,其形声功能良好、且构形不复杂的,通用字宜选取繁体,例如:
头–頭(tou2)/豆(dou4) 、 际--際(ji4)/祭(ji4) 、 敌–敵(di2)/啇(di2)
爷 – 爺ye)/耶(ye) 、 盘–盤(pan2)/般(ban) 、 邓–鄧(deng4)/登(deng) ……。
但若形声功能不好,如:鄭zheng4/奠dian4,则保留符号字 (郑)。又繁体形声功能虽不错,而字形繁复的 ( 如:戲 ),则仍宜保留符号字 (戏 )。
3) 构形复杂的繁体:它所对应的简化字,如果形声功能良好的,宜弃繁就简,例如:
畢à毕、竄à窜、異à异、賓à宾、幫à帮、態à态、竊à窃……。
要之,通用汉字的优化方向:除可概略的表音之外,应侧重在精简字形结构上。符合这项条件的,则不拘繁、简,均可选作两岸共用的规范字。
附件:与本文相关的详细统计资料:详本人网页:
http://chinese.exponode.com/r2_6.htm